您好!今天是日 星期
后台管理 | 

党建园地

赏名画、知党史--书记讲党课(解放战争时期)

发布日期:2020-08-01 06:03:21   来源:肇文学校   点击量: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月)

1945825日,重庆谈判,达成双十协定;19466 月,全面内战爆发。

 

 

石鲁 《转战陕北》

美术点评:

石鲁的《转战陕北》一反画领袖形象的固有范式,将毛泽东置身于黄土高坡,成为大山大水中的点景。作者大胆取舍,通过对西北山川的描绘,塑造了一个大气磅礴的空间。一方面突出了领袖形象,另一方面又把观众带到一个具体的历史场景之中,唤起了观众的联想,让人感到山谷间似乎隐藏着千军万马,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党史解读:

1947年3月18日晚,在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攻延安的枪炮声中,毛泽东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军主动撤离延安,开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并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奠定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基础。

3月29日,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平山,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留在陕北,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此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转战在陕北,在极端艰苦险恶的环境中指挥着西北和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真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948年3月23日,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东渡黄河,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黄胄 《爹去打老蒋》

美术点评:

黄胄的《爹去打老蒋》描绘了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参军即将分别的场景。画面左侧是一位年轻的妇女和两个孩子,怀抱的孩子用手指着旁边正要跨上战马的父亲,父亲则满是关爱地回头望着孩子和妻子。画中的战马矫健、有力,战马后侧蹲坐着的狗悠闲地吐着舌头,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画中四个人物、两只动物,都极为真实、生动,没有丝毫的造作和虚夸,能让人真切地体味到这个家庭的朴实和纯真。这幅作品被选入第一届全国美览,受到美术界的好评,更得到徐悲鸿先生的称赞,由此也成了黄胄的成名之作。

党史解读:

经过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广大解放区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得以翻身,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也空前提高。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青壮年农民潮水般加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织,担负战地勤务。他们还建立加强民兵组织,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广大支前群众冒着枪林弹雨,忍着风雪饥寒,依靠人力和相当落后的工具,用肩挑、车推、驴驮、船运等方法,翻山越岭,破冰渡河,将大量的粮食、弹药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将伤病员送到后方救治。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展现了一幅宏伟壮观的人民战争画卷。

由于淮海战役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围绕这次战役而进行的支前运动,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其中,最动人的场面就是几百万推着小车运送粮食的民工大军。据统计,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前后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对此,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冯法祀:《控诉会》

美术点评:

1950年,冯法祀赴京郊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创作了大幅油画《控诉会》。画作的题材、人物来自生活,作品人物众多,构图饱满而不拥塞,色彩沉稳而响亮。画面以控诉的农民人群构成的大面积灰色,插入画面中心青年农民土黄色的背影及白色头巾,与红色棉袄的青年妇女相映,使作品在压抑中透出一股新的时代气息,表现出解放了的农民迸发的新的精神风貌。《控诉会》的中心人物——

“老人”站在桌子上控诉,神情激愤;几位农民怕他在桌上站不稳,急忙上前扶着他的腿。这样的细节,没有亲身经历此情此景的人是构想不出的。《控诉会》是新中国油画家在建国初期尝试创作主题性作品及大场面构图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党史解读:

全国土地会议后,各解放区为贯彻会议精神,从各级党、政、军机关抽调大批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彻底平分地主土地,迅速形成土改热潮。1947年11月至12月,一个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很快在陕甘宁、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华东等老解放区,东北等半老解放区,以及鄂豫皖、豫皖苏、豫陕鄂、江汉、桐柏等新解放区广泛开展起来。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冲击着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特别是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

 


彦涵:《百万雄师过长江》

美术点评;

彦涵的《百万雄师过长江》是新中国成立后,彦涵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的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套色版画。作品刻画了人民解放军乘坐船只横渡长江的场景,近处满载解放军战士的船只与远方的一面面风帆连成一片,水面上浪花汹涌,暗示着激烈的战斗仍然在进行。在炮火的映照之下,风帆与红旗相映生辉,与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

党史解读: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伺机卷土重来,企图依托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一方面宣告“引退”,由“代总统”李宗仁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加紧部署长江防线。

由于国民党要求进行和平谈判,人民解放军数度推迟渡江南进的时间。当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已达成的和平协定上签字后,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于4月21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晚至21日晚,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发起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渡江作战。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22日,国民党军实施总退却,分别向浙赣路、杭州和上海撤逃。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

历时42天的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分享到: